收录于话题
1、农业农村部:防止逆市盲目扩张生猪产能
2、中国对加拿大进口猪肉加征25%关税!
3、浙江2025年第10周生猪价格走势
4、猪肉价格连降四周,后市还会跌吗?
5、2024年中国生猪市场回顾与2025年展望
农业农村部:防止逆市盲目扩张生猪产能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实现连续两月下降,但当前母猪存栏量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相比,仍旧高出162万头,即将触及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
防止逆市盲目扩张产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对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农业农村部在落实一号文件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监测预警,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大型猪企有序规范发展,防止产能大起大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近日撰文称,要深入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总开关”,推动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优化市场预警,用好主流媒体、联络员微信群、公益性短视频账号等方式,加强对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引导;以及指导养殖场户优化产能,在价格下行期顺势出栏肥猪,同时适当降低出栏均重、加大低产母猪和弱仔猪淘汰力度,防止逆市盲目扩张产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比上年减少2406万头,下降3.3%。截至去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2,743万头,比上年末减少679万头,下降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78万头,减少64万头,下降1.6%。
而到2025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虽然那实现连续两月下降,但当前母猪存栏量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相比,仍旧高出162万头,即将触及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
对个别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及时开展“窗口指导”
此外,黄保续强调要督促地方切实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防止政策“翻烧饼”,出现“一刀切”禁养限养、随意抽贷断贷限贷等问题。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予以纠正。高度关注生猪头部企业金融风险问题,密切跟踪监测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等情况,加强风险预警研判,压实属地责任,对个别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及时开展“窗口指导”,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据了解,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ST傲农负债率达到了112.27%,另外有6家猪企的负债率也高于70%,分别是华统股份(74.42%)、新五丰(74.33%)、ST天邦(73.85%)、金新农(72.22%)、龙大美食(70.94%)和新希望(70.85%)。
此外,黄保续也指出要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进一步落实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强化财政金融等纾困政策支持,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督促地方加快落实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政策,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和资金,尽快将资金兑现到养殖场户,稳定优质基础产能。同时,指导各地把地方财政纾困资金用好,与中央层面的资金上下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支持将肉牛奶牛活体、养殖圈舍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并通过合理展期、续贷等方式对暂时经营困难的养殖场户予以支持,鼓励地方给予贴息补助。完善牛肉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配合开展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制定牛肉质量分级标准,加强鲜牛肉、鲜牛奶消费宣传,促进优质优价。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
中国对加拿大进口猪肉加征25%关税
3月8日,财政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猪肉加征25%关税。这也是继美国之后,对又一猪肉进口国加征关税。
对原产于加拿大的猪肉加征25%关税
公共称,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自2024年10月22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加方措施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构成对中方的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方的合法权益。
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
中方敦促加方理性看待双边经贸合作,尊重客观事实,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据悉,中国是加拿大猪肉第二大买家,每年进口额超过50亿人民币。曼尼托巴省一家养猪场老板哀嚎:“刚贷款扩建了猪舍,这下全完了!”
刚对美国猪肉加征10%关税
事实上,就在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将对猪肉加征10%关税。
此公共称,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
一天之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加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其中,对鸡肉等29项进口商品加征15%关税;对猪肉等711项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
对猪肉及制品共19项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清单: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言:美方如果别有所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或者别的什么战,中方将奉陪到底。
除了对加拿大进口猪肉加征关税,我国2024年针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也还在进行中。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生猪产能稳定,在本次对美国进口猪肉加征关税,以及2024年针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等驱动下,我国2025年进口猪肉数量或继续下滑——因此长期来看,对国内猪价或有一定利好。
来源:猪场动力网
浙江2025年第10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10周(3月3日-3月9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0.77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7.42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2.65元/公斤。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猪肉价格连降四周,后市还会跌吗?
猪价近期呈现疲弱态势。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下降。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价格从2月1日的16.56元/公斤降至3月10日的14.65元/公斤。
分析师表示,产能过剩叠加季节性需求疲弱是造成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往后看,在供强需弱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短期内或仍处于弱势震荡期。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当前生猪出栏量处于高位,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6.1%。此外,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产能去化缓慢,长期供应压力未减。
“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即将超出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保持充裕状态,对猪价形成压制。”朱增勇接受农财宝典新牧网采访时表示。
需求方面,分析师认为,春节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有所减少,对猪肉价格产生较大拖累。
展望后期猪价走势,华龙期货在研报中提到,供给端,近两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小幅回落,但总体生猪供应仍然充足,对猪价形成一定压力。需求端,生猪处于节后的季节性消费淡季,开学季可能带来一定支撑,但是提振有限。成本利润方面,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和猪价的走弱,生猪养殖利润持续收缩。
光大期货在研报中表示,供给方面来看,1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62万头,根据生猪生长周期规律,对应10个月后,即2025年10月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在此之前,尤其上半年,生猪供给充裕预期不变。
需求方面来看,报告认为,目前正值终端猪肉消费淡季,需求延续弱势格局。冻品库存连续3周环比增加,若未来这一趋势延续,将增加未来市场供给压力。未来需求超预期增加概率较小,上半年需求对生猪市场的利空影响,仍将对猪价施压。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三季度将进入猪肉终端消费旺季。从目前宏观市场表现来看,我们对于今年三季度的旺季需求仍维持乐观预期,届时,需求旺季将对猪价形成支撑。”报告预计。
来源:界面新闻
2024年中国生猪市场回顾与2025年展望
2024年,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逐步优化,我国生猪产能回归合理区域,猪肉市场供需基本面明显改善,带动生猪和猪肉价格企稳回升。生猪养殖扭亏为盈,全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290元,在当前畜禽产品价格总体低迷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率先走出低谷。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预计将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继续向着节本增效的方向转型。预计2025年猪肉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呈阶段性相对宽松格局。
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猪肉价格整体回升,“倒V”型波动趋势明显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4年一季度,猪肉价格1震荡调整,由24.39元/kg略涨至24.95元/kg,累计涨幅1.1%。期间,1月份,受阶段性供过于求影响,猪肉价格下跌1.2%;2月份,春节备货需求增加,拉动价格上涨4.7%;3月份,猪肉消费进入淡季,需求回落导致价格再度转跌,环比跌2.3%、同比跌5.6%。4—9月,养殖端压栏增重现象增多,加之二次育肥活跃,生猪出栏减少,供给偏紧,猪肉价格连续六个月快速上涨,累计涨幅25.9%,连创年内新高,9月价格达到31.42元/kg,环比涨0.7%、同比涨16.9%。自10月份起,生猪出栏持续增加,猪肉供给增量大于消费需求增量,猪肉价格连续三个月小幅回调,跌幅逐渐收窄,12月份降至27.94元,环比跌2.6%、同比涨13.2%,累计跌幅11.1%。总体来看,2024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27.65元/kg,较上年上涨7.4%,仅一季度同比下跌,此后每月同比均上涨,与2023年猪肉价格持续下滑情况大不相同,整体回暖趋势显著。
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波动基本趋同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4年一季度,生猪价格呈低位震荡态势,由14.52元涨至14.95元,上涨3.0%,2月份明显冲高后惯性回落。4—8月,生猪价格持续攀升,8月涨至20.35元,累计上涨36.1%。期间,6月猪价快速拉升,环比涨幅达16.4%。9—12月,由于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生猪价格连续四个月下滑。进入12月份,受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影响,生猪价格跌至16.64元/kg,累计跌幅18.2%。综合来看,2024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7.06元/kg,较上年上涨10.8%,尽管快速上扬后逐渐回落,仍保持在相对高位运行(图1)。
图1 2015—2024年我国生猪、猪肉和仔猪月度价格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生猪养殖收益变动趋势
仔猪价格先涨后跌走势明显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4年初,仔猪价格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微跌0.2%至23.22元/kg。2―8月,养殖场户看涨后市预期增强,补栏积极性提升,仔猪价格连续七个月快速攀升,6月份涨至40元以上,8月份涨至44.27元,累计涨幅高达90.7%。期间,2月份环比涨幅高达21.6%。自9月份起,受猪价回落影响,仔猪价格呈持续下滑态势,12月份跌至33.17元/kg,累计跌幅为25.1%。总体来看,2024年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6.35元/kg,较上年上涨12.9%,实现较高的盈利水平。
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价格全面大幅回落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4年玉米、豆粕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均呈持续下行态势。其中,玉米价格由年初的2.72元/kg跌至2.32元/kg,累计跌幅达17.6%,年度均价2.53元/kg,较上年下跌14.9%;豆粕价格由年初的4.17元/kg跌至3.27元/kg,累计跌幅达24.3%,年度均价3.62元/kg,较上年下跌21.4%;育肥猪配合饲料由年初的3.74元/kg跌至3.37元/kg,累计跌幅达11.3%,年度均价3.53元/kg,较上年下跌9.5%。虽然2023年生猪养殖饲料成本处于近年较高水平,但在进入2024年后,玉米、豆粕和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整体大幅回落,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态势,有利于缓解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是生猪养殖盈利改善的关键因素。
猪粮比价基本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由于生猪价格回升和养殖成本下降,2024年猪粮比价基本保持在6:1以上(仅1月份受猪价延续下跌走势影响为5.82:1)。自6月份起,猪粮比价持续高于7:1,生猪养殖处于较好盈利水平,8月份甚至升至8.44:1,之后连续三个月逐步下滑,12月份略有回升至7.73:1。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监测,1―4月散养生猪头均亏损逐渐收窄,自5月份起实现盈利并逐月递增,8月份达到年内峰值,头均净利润高达565元;规模养殖生猪仅1月份出现亏损,平均盈利水平为333元(2―12月净利润均值),最高盈利出现在8月,头均净利润726元。整体来看,全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290元,生猪养殖实现扭亏为盈,生猪养殖走出困境。
影响因素
2024年以来,猪价回暖的根本原因是猪肉供需基本面明显好转。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逐步优化,生猪产能稳步调减,猪肉市场供应过剩压力显著缓解,推动猪价向理性水平回归。受限于猪肉消费疲软,猪价维持高位缺乏驱动力。
生猪产业政策持续完善,生猪产能回归合理区域
为促进猪肉市场供需平衡,2024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由4 100万头调减到3 900万头,取得良好效果。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 986万头,比2023年末减少156万头,回到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进入下半年,在生猪养殖盈利较好情况下,养殖场户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 078万头,较上年减少1.6%,在明确的调控信号引导下,生猪产能实现高位有序回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猪肉产量为5 706万t,较上年减少1.5%;全年生猪出栏量70 256万头,同比减3.3%;年末生猪存栏量42 743万头,同比减1.6%。随着产能调控机制的逐步优化,生猪产能去化成效显著,猪肉供过于求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猪肉消费高位回落,需求疲软成为四季度猪价持续上涨乏力的主因
与2023年恢复性反弹不同,受宏观经济环境、猪价上涨对消费的抑制效应持续显现等因素共同影响,2024年我国猪肉消费出现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猪肉表观消费量25 810.54万t,同比减少2.3%;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28.1 kg,同比减少7.8%,仍处于近十年来高位,仅次于2023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月度屠宰量基本保持同比下滑态势,全年累计屠宰量同比减1.7%,近四年来首次下降。2024年,在生猪产能逐步调减的基础上,猪肉消费跟进不足,叠加牛羊肉、水产品等替代效应,进一步挤压猪肉需求空间。尤其是进入四季度,猪肉消费增量难以匹配供给增量,需求相对疲软成为猪价上涨乏力的主要原因。
猪肉进口继续大幅减少,进口量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正常水平
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连续第四年大幅减少,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据海关总署统计,月度猪肉进口量多数维持在9万t左右,同比连续11个月下滑,仅12月持平。其中,1―5月,受国内供需格局宽松和传导时滞效应影响,猪肉进口量震荡下滑至8.40万t,累计减幅8.3%,尤其是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进口需求下降,猪肉进口仅7.03万t,环比减24.7%,降至2015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6―9月,由于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进口猪肉价格优势显现,企业进口积极性有所恢复,猪肉进口量连续四个月小幅增长,9月份突破10万t,环比增10.8%,成为全年进口量最高月份;自10月份以来,受国内供给增加影响,猪肉进口量再度回落,12月猪肉进口9.16万t,与上年最低月度进口量持平。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107.31万t,同比减30.8%,较2016年减少33.8%,基本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水平。此外,猪肉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进一步回落至1.9%,创2016年以来新低;猪肉自给率达到98.2%,为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后市展望
2024年,生猪产能持续优化使养殖状况扭亏为盈。其中,自5月份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震荡略增,生猪产能进入修复阶段。在不考虑疫病疫情等不确定因素背景下,预计2025年猪肉产量持平略增,猪肉消费逐渐恢复,供需保持基本平衡格局。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标准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将加快应用。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人口负增长,未来猪肉消费以季节性波动为主,整体趋于稳定,并略有减少。由于需求端对猪价支撑力度较弱,供给端变化仍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将有助于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实现新的结构平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张学彪,赵一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浙江省家畜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