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半年我国畜牧业情况总体平稳向好
2、农业农村部倡导推动牛肉等产品质量分级
3、浙江2025年第30周生猪价格走势
4、中国生猪行业推进“反内卷”措施
5、猪价上涨缺乏利好,短期内将维持磨底的走势?
上半年我国畜牧业情况总体平稳向好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落实肉牛奶牛纾困政策,指导养殖户、养殖场优化生产,引导扩大消费,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
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可以说“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前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及时释放产能过剩预警信号、引导头部企业有序调减产能等调控措施,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业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针对近期猪价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农业农村部提前释放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据监测,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7、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仍然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有序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适应性调整产能,促进供需均衡。二是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去年以来,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肉牛方面,今年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肉牛行情快速回暖,养殖形势持续向好。
据监测,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奶牛方面,产能适应性调减和养殖节本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监测,6月份荷斯坦奶牛,也就是黑白花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特别是7—8月份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9月份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实施,均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向好。灭菌乳国家标准将复原乳从灭菌乳原料中剔除,强化灭菌乳的纯鲜奶属性,有利于保留更多鲜活营养成分,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动各项纾困措施落地见效,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巩固肉牛养殖的向好态势,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迎来“拐点”。在政策上,加力落实纾困措施。指导各地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扶持政策,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强化信贷支持,加强奶牛养殖场(户)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有序调减产能,控制新增产能,稳定市场预期。在生产端,抓好节本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抓好优质饲草生产供应,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国产牛肉质量分级标准,推动牛肉优质优价。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和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
来源:农民日报
农业农村部倡导推动牛肉等产品质量分级
农业农村部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在会上表示,农业农村部顺应农产品消费变化趋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服务,打开消费新空间、创造新需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一起抓,保安全、提品质同步推,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
他介绍,“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稳步迈进。为更好顺应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主要从三方面推进。
一是扩总量。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绿色食品坚持精品定位,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机农产品立足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名特优新农产品侧重品质评价,重点挖掘产品营养品质特色,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加强产地追溯和特征品质保持,培育一批“特而优”、“特而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二是促优质。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防控、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质评价和分级标准,推动产品分级上市。从严加强证后监管,加大抽检力度,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三是拓渠道。挖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依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合作,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各地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学校、进餐饮等消费促进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他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场景。充分挖掘节庆市场。针对节假日和农事节庆,引导各地广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组织产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鉴,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提升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节也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出一批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打造沉浸式丰收主题消费场景。
来源:农业农村部
浙江2025年第30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30周(7月21日-7月27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1.56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6.36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1.42元/公斤。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中国生猪行业推进“反内卷”措施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猪行业持续推进“反内卷”政策,旨在通过控制产能、限制二次育肥和降低出栏体重等措施,稳定市场价格。近年来,大型生猪企业持续扩张能繁母猪产能,并存在压栏增重行为,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风险加剧。
为应对这一趋势,国家发改委于5月底约谈多家头部生猪企业,要求其暂停新增能繁母猪产能,控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左右,并限制二次育肥行为。6月上旬,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范围内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强调,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措施,合理淘汰低效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行为,控制肥猪出栏体重,并严禁新增产能项目。这些政策主要针对大型生猪企业,表明“反内卷”的核心在于防止大集团逆势扩张,避免行业陷入恶性竞争和亏损。
来源:畜牧网
猪价上涨缺乏利好
短期内将维持磨底的走势?
7月即将收官,在国内生猪市场,基于集团猪企月内出栏减量,且,市场对于三季度猪价前景乐观,理论来看,7月末,猪价存在拉涨的支持!可惜,从实际反馈来看,猪价上涨缺乏利好,市场情绪依然偏弱,短期内,猪价仍将维持磨底的走势!
据悉,目前,国内标猪报价在14.18元/公斤,相比月初15.4元/公斤,猪价累计下降近8%,猪价重心下移,生猪市场再次濒临7元/斤,市场多空并存,但是,阶段性猪价以偏弱为主!
利好因素:一方面,月末在即,按照机构调研,本月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减少近1.7%,日均出栏计划减少近5%,由于本月中上旬猪价偏弱运行,养殖端认卖积极,月末,集团猪企出栏计划或将陆续完成,规模猪企存在缩量拉涨的预期!另一方面,市场看涨后市信心较强,尤其是,8-9月份,受下半年金九银十月份临近,市场或有提前缩量压栏操作,养殖端看涨中大猪前景,标猪出栏压力或将减轻,市场存在抗价心态!
利空因素:一方面,消费需求跟进不足,目前,猪肉购销处于季节性淡季,南北地区高温持续,多地潮湿炎热,居民替代消费增多,猪肉销量萎靡不振,屠企订单量偏少,开工率偏低运行,尤其是,受标肥价差收窄,屠企压价意愿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官方调控,集团猪企缩量拉涨意愿不高,部分头部猪企减重增量出栏,生猪产能有提前释放的现象,散户以及二育出栏相对积极,供应格局较为宽松!
因此,在供需调整下,目前,市场情绪偏弱,看跌以及看稳情绪偏浓,短暂猪价将呈现“磨底”的走势,猪价重心或回落至14元/公斤左右!不过,市场也存在底部支撑,尤其是,月末临近,市场对于猪价前景乐观,养殖端仍有看涨情绪,猪价仍有逆势反弹的机会!
从数据显示,受屠企调价收猪,预计,7月29日,外三元标猪报价下跌0.07元,屠企报价跌至14.11元/公斤,后市关注购销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
来源:猪市前沿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