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肉类资讯丨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召开
最新动态
肉类资讯丨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召开
2025-08-053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导  读

1、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召开

2、生猪产业“大变脸”:控产能、降成本成新赛点

3、浙江2025年第31周生猪价格走势

4、“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5、生猪价格继续窄幅震荡,官方或政策持续严格落实



1

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召开


  7月31日,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强调,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将以创新赋能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提质升级、产业壮链强轴,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出一条六畜兴旺、人畜和谐、共生共荣的新路子。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骆健民出席并讲话。


微信图片_20250805150620.jpg


  会议强调,要找准路径,明确重点,聚力打出畜牧业创新发展组合拳。要推进思想认知变革、生产方式变革、发展动能变革,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为核心,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畜牧业从传统模式向养殖设施化、管理智慧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多样化转变。要坚持系统观念、绿色发展、稳产保供,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会议要求,要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凝聚发展最强内核,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构建“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市场阅卷”的协同创新体系。要加快养殖模式创新,全面提升综合质效,扩宽绿色养殖、加快智能养殖、推广无疫养殖,提高浙江种畜禽和畜产品的竞争力。要加快运营方式创新,推动价值全维跃升,走好品牌化发展之路,创新走出去发展路径,全力抢占高附加值市场份额。要加快产业形态创新,加快产业延链补链,推动产业聚链集群成势。要凝聚合力,强化支撑,全力创设畜牧业创新发展的最优生态,以畜牧业的“稳、进、立”为全省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会上,发布了《浙江省畜牧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白皮书》,发布了畜牧业创新发展八大模式,举行了畜牧业联农带农、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共富签约仪式,5家单位作交流发言,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相关推介。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2

生猪产业“大变脸”

控产能、降成本成新赛点


当前生猪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逐渐让位于成本控制导向。产能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竞争焦点从追求养殖规模转向提升生产效率。这一转变不仅重塑着市场格局,也为价格走势带来新的稳定因素。


产能调控政策持续发力


农业农村部近期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会议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这些措施标志着生猪产业调控进入系统化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在政策引导下,多家头部企业已开始响应调控要求,主动减少能繁母猪存栏。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调减,二季度减量5.4万头至343万头。新希望等企业也明确表示,维持头均出栏体重120公斤左右,禁止商品猪流入二次育肥环节。


二次育肥群体面临严峻挑战。受限于供给端收紧和检疫证明获取困难,二次育肥养殖户补栏意愿下降。多省份生猪调入调出量明显减少,大部分养殖企业不再开具饲养票,调运开票难度增加,运输成本大幅上升。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二次育肥模式的盈利空间,部分前期高价补栏的二育猪源出栏后存在亏损现象。


行业竞争重心转向成本控制


生猪养殖行业竞争思路已从"卷规模"过渡到"卷成本",头部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近年来养殖端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核心指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取得显著突破。当前头部企业PSY普遍达到25头至32头,部分优秀猪场甚至可突破35头。


规模场和散户的成本差距体现在多个维度。规模化的养殖和技术可分摊养殖成本,低蛋白日粮技术、智能化养殖等都可提高生产效率,规模化采购及优化饲料配方可降低成本支出。头部企业PSY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话语权及议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行业龙头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年初至今养殖成本逐月下降,5月份已降至12.2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5月份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也达到12元/公斤至12.2元/公斤,成本控制能力均进一步提升。多家上市猪企都明确了年度降本目标,牧原股份全年生猪养殖成本目标低至12元/公斤,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目标13元/公斤。


环保措施趋严也将对提升行业生产质量、限制产能无序发展起到显著影响。系列新环保措施主要聚焦于养殖布局优化、粪污处理升级、污染监管强化等方面,旨在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部分地方县市明确不再新批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于已建成的养殖场,要求采取达标排放模式。小散乱和不达标猪场将逐步清退,有利于集中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来源:金融界



3

浙江2025年第31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1.65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6.23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1.35元/公斤。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图片4.png图片5.png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4

“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7月18日,“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正式对外发布。该芯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昝林森团队联合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研发,是团队继2021年1月成功开发首款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固相芯片、打破肉牛育种芯片国外垄断后,在牛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我国是全球牛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58个地方黄牛品种,形成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肉质好等优点突出的遗传多样性谱系,但与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相比,中国黄牛存在生长速度较慢、后躯欠发达、产肉量较低等不足。加之传统育种方法依赖表型观察和经验判断,效率低、周期长,难以准确捕捉基因层面的优良性状,加强我国地方黄牛保护选育和高效利用,培育具有特色优异性状的自主品牌肉牛良种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状,近5年来,昝林森团队运用生物信息学,对以秦川牛为代表的6个地理区系的地方黄牛品种特异性位点进行精准筛选,整合生长、肉质、繁殖及抗病等性状相关功能位点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该芯片具有检测成本低、选择准确性高等特点,可实现中国黄牛快速、精准、高效选育,为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保护、定向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将有力促进我国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


  该芯片以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为主,涵盖中国38个黄牛品种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同时包含生长、肉质、繁殖及抗病等多个关键性状相关功能位点1.85万个,为精准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芯片为上述黄牛品种量身定制了专属鉴定位点,助力精准识别独特基因标识,为中国黄牛品种鉴定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测试数据显示,该芯片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4个品种检测中表现优异,能够满足大量样本的检测需求。


  据悉,昝林森团队长期致力于肉牛遗传改良研究,系统解析了中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特征,建立了完善的保种选育技术体系。2023年,该团队重点研究的秦川牛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


来源:农民日报



5

生猪价格继续窄幅震荡

官方或政策持续严格落实


与去年同一天相比,猪价下跌了2.91元,跌幅为29.2%,还是近4年同期最低价,2022年同期正处于高位震荡,2023年同期处于中位震荡,而2024年同期仍然为上行阶段,2025年在震荡中。


止涨转小幅下跌


大畜牧根据27省的猪价数据,计算出8月4日全国平均猪价为每斤7.06元,比昨天下跌0.05元,跌幅为0.76%,跌幅扩大,连续2天下跌, 为近3天最低价;


与去年同一天相比,猪价下跌了2.91元,跌幅为29.2%,还是近4年同期最低价,2022年同期正处于高位震荡,2023年同期处于中位震荡,而2024年同期仍然为上行阶段,2025年仍然在震荡中;


与去年最低点1月的6.74元相比,上涨了0.33 元,涨幅为4.9%,这次下跌没有跌破前期低点,反而止跌反弹,那后期再想跌破这个低点没那么容易吧;


与去年最高点8月的10.66元相比,下跌了3.59 元,跌幅为33.7%,下半年再好,似乎也无法超越去年最高点,但要高于2023年最高点8.78元还是有机会。


大部分省份出现下跌


从全国各省情况来看,大部分省份出现下跌,共有22省下跌,比昨天减少16省,其中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域出现全面下跌,下跌幅度均在0.1元-0.2元之间,且没有上涨省份。


全国有15省跌破7元大关,比昨天增加3省,其中有7省全面跌破7元大关,比昨天增加3省;


另外广东猪价下跌至8.0元,位于最高,其次是福建下跌至7.5元,与海南一样。


生猪价格继续窄幅震荡

发改委政策有望持续严格落实


一、生猪价格周环比微升


本周六,全国生猪价格14.22元/公斤,周环比微升,生猪价格继续震荡。


涌益咨询(7.25-7.31):全国90公斤内生猪出栏占比3.47%,维持低位;


50公斤二元母猪价格1628元/头,周环比持平,同比微降0.5%;


规模场15公斤仔猪出栏价527元/头,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22%。


二、生猪均重降至127.98公斤


涌益咨询(7.25-7.31):全国出栏生猪均重127.98公斤,周环比下降0.5公斤,已连续三周下降,较2023年、2024年同期分别高7.62公斤、2.52公斤;


150kg以上生猪出栏占比5.09%,周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较2023、2024年同期分别高0.62个百分点、低0.12个百分点;


175kg、200kg与标猪价差分别为0.27元/斤、0.54元/斤,周环比小幅波动。


三、发改委生猪政策持续严格执行


发改委生猪政策持续严格落实生猪政策,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延续发改委政策思路,提出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牧原秦总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落实产能调控的主要做法,年底前能繁母猪存栏将减至330万头,均重计划7月底降至123公斤,8月底降至120公斤,6月初起全面停止二育销售。


看数据,国家统计局二季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较一季末仅小幅增加4万头,较2024年末下降35万头;


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月环比下降0.8%;6月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量343.1万头,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6月主要上市猪企出栏均重较5月下降,其中,牧原出栏均重环比下降2.3公斤至129.5公斤,温氏环比下降1公斤至123公斤,大北农(控股公司)环比下降1.5公斤至125.9公斤,大北农(参股公司)环比下降3.1公斤至123.3公斤,立华股份环比下降3.7公斤至123.2公斤。


我们判断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将步入下降趋势,2026第二季度生猪价格预计重新进入上行通道,2026年生猪价格、猪企盈利水平有望超过2025年。


来源:华安证券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重点资讯
RECOMMEND



浙江省家畜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规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