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肉类资讯丨国家发改委:节后消费偏弱,生猪养殖头均亏209.09元
最新动态
肉类资讯丨国家发改委:节后消费偏弱,生猪养殖头均亏209.09元
2025-10-1410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导 读

1、国家发改委:节后消费偏弱,生猪养殖头均亏209.09元

2、南美洲重要牛肉国月底访华 扩大肉类出口

3、浙江2025年第41周生猪价格走势

4、9月猪企销售数据深度剖析

5、供应压力集中释放,猪企“以量补价”难挽颓势



01

国家发改委:节后消费偏弱

生猪养殖头均亏209.09元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2025年10月第2周猪粮比及猪价分析情况,本周全国生猪价格为12.67元/公斤,环比下跌4.67%,跌破13元大关,且跌至2021年10月第3周以来最低价,也就是差不多近4年最低价;玉米价格为2.32元/公斤,环比下跌0.85%,为近21周最低价;猪粮比价为5.46,环比下降3.87%,连续8周跌破6,是自2023年12月第3周以来最低,也就是近21个多月最低。


20251014090807748.png


本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8,环比下降4.0%,自2024年4月第2周以来最低,也就是近17个多月最低。


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亏损209.09元,亏损幅度扩大,连续10周亏损。


本周生猪均价环比下降。


上月部分养殖企业未完成的月度出栏计划延迟至本月出栏,节后猪源加速出栏,而消费支撑偏弱,节后屠宰企业整体减量,供大于求导致周均价环比下滑。


根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10月第1周(采集日为10月9日)生猪产品价格环比下跌。


仔猪价格跌幅扩大: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7.2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3.6%,同比下跌26.6%。


生猪价格跌幅扩大: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9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8%,同比下跌29.5%。


猪肉价格继续下跌: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3.8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1.2%,同比下跌20.6%。


猪价下跌分析及预期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一位规模养殖户向记者透露,生猪交易价格“一天一个价,越卖越亏”,他坦言,目前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头猪亏损超过40元,外购仔猪的养殖户更是头均亏损150元左右。他表示,现在卖猪就意味着“认栽”亏损,不卖就要承担“压栏”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身边已有部分养殖户开始减重出栏或提前淘汰低效母猪。


对于猪价持续下跌原因,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分析师李晶向记者分析,双节期间积压猪源在节后集中出栏,而双节过后下游市场减量幅度较大,供远大于求导致生猪价格迅速回落,且已跌破成本线。


华龙期货研报指出,当前生猪市场供给压力仍未缓解,短期内或将步入“供需双增”阶段。预计10月份生猪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扭转,猪价运行仍将承压,或维持低位震荡走势。


长江期货、南华期货等机构普遍看跌猪价短期走势,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应压力持续累积,终端需求暂无明显改善,短期全国生猪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难以扭转。


短期而言,阶段性供强需弱施压猪价弱势延续。因能繁母猪高存栏及上半年新生仔猪增加,生猪供给短期内难以改善;10月份,双节过后下游消费相对平淡,猪价仍将寻底,行业将继续处于“磨底阶段”。


中期看,随着气温逐步转凉,市场进入年底的季节性消费旺季,需求边际向好,尤其是冬至前后,进入南方腌腊季节,大猪供给逐步偏紧,标肥价差走扩,或促动二次育肥再次进场,猪价或阶段性触底向上。但在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反弹空间预计有限。具体行情波动受养殖企业的出栏节奏影响。


长期来看,在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下,市场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生猪产业或将迎来利好。


某农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猪价再创新低说明当前行业处在产能出清的前期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去化,接下来实际产能的去化效果需要密切跟踪。按照政策指引,能繁母猪规模若能降低至3950万头左右,有望对猪价改善形成积极影响。”


另外,就产能去化进展,牧原股份10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易平台表示已经采取多项举措,一是,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9月末已降至330.5万头,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二是,公司前期持续降低生猪出栏均重,8月末已降至120kg;第三,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


来源: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第一财经等综合整理



02

南美洲重要牛肉国月底访华

扩大肉类出口


据乌拉圭政府官网报道,近日乌拉圭代理外交部长瓦莱丽娅·楚卡西(ValeriaCsukasi)表示,乌拉圭政府的目标是优先拓展东南亚市场,并计划于本月底前往中国和菲律宾,继续推动在亚洲的经贸与合作议程。


美国近期的关税政策使东南亚部分食品进口国开始寻找新贸易伙伴,这为乌拉圭拓展亚洲市场带来了机会。


楚卡西刚刚结束对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访问,并指出,目前双方正加快推进两项重要议题:一是推动乌拉圭牛舌、牛肚及羊肉产品的出口准入;二是促成更多屠宰厂获得向日本出口许可。


对于本月底的中国行程,业界有人士认为乌拉圭或将与中国就扩大乌拉圭工厂对华出口牛副名单展开讨论。


乌拉圭持续巩固肉类等传统商品出口。据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国肉类出口额约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如果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年底将创下新纪录。其中牛肉是主要出口品类,上半年出口额达1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为提升海外市场认知度,乌拉圭政府与国家肉类协会合作推广“乌拉圭肉类”品牌,2023年推出品牌标识和官方网站,目前网站已有6种语言版本,并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推广方式。例如,在巴西主推“世界肉类精品店”概念,强调羊肉生产的精细化;在中国则重点介绍“冰鲜”特点,并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


中国连续多年是乌拉圭最大的出口市场,双方贸易合作不断推进。海关总署官网显示,目前乌拉圭有10家工厂对华出口牛肚,这些厂号分别为245、439、2、12、87、20、 3、 26 、379。


来源:人民网、海关总署



03

浙江2025年第41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41周(10月6日-10月12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1.68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4.55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19.05元/公斤。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图片4.png图片5.png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04

9月猪企销售数据深度剖析


一、行业总体态势:出栏量环比下滑,头部企业集中度再创新高


2025 年 9 月,16 家重点上市猪企共计出栏生猪 1422.49 万头,环比下降 7.91%,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增长趋势。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家头部企业合计出栏量达 999.25 万头,占比接近 70%,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牧原当月出栏 557.3 万头,虽同比增长 11.05%,但环比下降 20.4%,主动缩减产能的意图显著;温氏、新希望则分别实现环比增长 2.45%、4.22%,采用 “以量补价” 策略维持市场份额。正邦科技、神农集团等二线企业表现突出,正邦 9 月出栏 79.07 万头,同比大幅增长 107.64%,1 - 9 月累计出栏 573.21 万头,同比增幅达 131.43%,成为增速最快的企业。??


二、出栏量分化:头部企业主动减产与中小企业逆势扩张并存


头部企业:基于战略考量调降产能,积极响应政策进行产能去化牧原股份 9 月出栏环比大幅下降 20.4%,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三季度淘汰低效母猪超过 30 万头),尽管 1 - 9 月仔猪累计销售达 1157.1 万头,但商品猪出栏节奏明显放缓。温氏、新希望通过增加外购仔猪外销(温氏 9 月仔猪销售 33.07 万头),在产能去化阶段实现出栏量微增,体现出灵活的结构调整能力。


中小企业突围:产能释放与市场竞争策略博弈


正虹科技出栏环比暴跌 51.73%,凸显出中小养殖户在价格大幅下跌时的被动局面;而正邦、神农集团等通过激进扩产,分别实现环比 18.07%、37.62% 的增长,试图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数据显示,11 家企业实现环比增长,反映出行业内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


三、价格走势:均价同比跌幅超 30%,成本线面临严峻挑战价格全线下跌,跌幅创年内新高


9 月上市猪企生猪销售均价普遍跌破 13 元 / 公斤,同比跌幅在 30% - 32% 之间:牧原 12.88 元 / 公斤(同比 - 30.94%)、新希望 12.89 元 / 公斤(同比 - 31.47%),仅东瑞股份(14.58 元 / 公斤)、新五丰(14.47 元 / 公斤)凭借区域品牌优势维持较高价格。


行业深度亏损,资金链压力加剧


据 Mysteel 测算,行业平均完全成本为 14 - 15 元 / 公斤,当前价格已致使 60% 的企业陷入亏损状态。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勉强维持微利,而中小养殖户每出栏一头亏损超过 200 元,资金链紧张问题加剧。


四、仔猪市场:价格暴跌影响销量,结构调整成为关键因素价格大幅跳水,亏损情况严重


仔猪市场呈现出 “价格下跌、销量分化” 的特点:7 公斤仔猪均价降至 150 - 180 元 / 头,较二季度下跌 40%,牧原仔猪成本 270 元 / 头,每头亏损超过 90 元,导致其 8 - 9 月仔猪销量合计 217.4 万头,环比下降 35%。


策略分化,各企业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但正邦、京基智农等企业采取相反策略:正邦 9 月仔猪销售 46.16 万头,环比增长 13.33%;京基智农仔猪销量环比激增 81%。这类企业通过低价抛售后备仔猪回笼资金,缓解商品猪亏损压力,展现出 “断尾求生” 的策略选择。


五、企业策略与市场情绪:从 “以量补价” 到 “断臂求生”


头部企业策略:控制产能规模、稳定现金流


牧原将全年仔猪出栏量上调至 1200 - 1450 万头,通过扩大仔猪销售对冲商品猪亏损;温氏、新希望加强屠宰端布局,提高深加工比例,试图通过产业链延伸抵御价格波动风险。


市场情绪:悲观氛围蔓延,政策托底效果有限


生猪期货 2511 合约跌破 11600 元 / 吨,创上市以来新低,反映出市场对四季度消费淡季的担忧。尽管国家启动 3.5 万吨冻猪肉收储,但仅占月消费量的 0.3%,短期内难以改变 “供强需弱” 的市场格局。正信期货指出,行业已进入深度亏损驱动的被动去产能阶段,未来 3 个月猪价仍将承受下行压力。


六、后市展望:产能去化加速,期待周期拐点到来产能去化进程加快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8 万头,仍超出调控目标 3.5%,但牧原、温氏等 25 家头部企业已承诺在 2026 年 1 月底前合计调减 100 万头,若严格执行,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将达到峰值后回落。


关注优质猪企投资机会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优质猪企(如牧原、温氏),其完全成本已降至 13.5 元 / 公斤以下,抗风险能力突出。从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能结构优化仍是发展主线,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将为头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结语:在行业困境中探寻确定性


9 月数据证实了生猪行业 “量增价跌” 的严峻现实,头部企业的主动收缩与中小企业的被动出清同时发生。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控制成本、调整结构、保障现金流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短期市场情绪导致的股价下跌,重点关注产能去化进度与消费复苏信号。猪周期的底部调整之路依然漫长,但行业整合带来的优质产能集中,终将为下一轮周期的反弹积蓄力量。


数据支持:猪场动力网、Mysteel、正信期货

来源:现代畜牧网



05

供应压力集中释放

猪企“以量补价”难挽颓势


目前,国内生猪市场遭遇“寒流”。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在节后首个交易日重挫近6%,刷新上市以来新低,现货价格同步加速下跌。面对行业普遍亏损的困境,上市猪企虽普遍采取“以量补价”策略,但在供应压力持续释放、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的背景下,猪价短期弱势格局恐难扭转,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供应压力集中释放,猪企“以量补价”难挽颓势


近两个月,国内猪价跌势加剧。9月份生猪期货累计下跌8.4%,而进入10月仅一个交易日,月度跌幅已近8%。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此轮猪价重挫的核心原因在于前期压栏的生猪与部分疫情引发的抛售形成供应压力的集中释放。


各大上市猪企9月份的销售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头部企业生猪销量同比、环比均出现显著增长。然而,销量的增长并未能完全抵消价格下跌带来的冲击。尽管多数企业依靠“以量补价”实现了销售收入的环比小幅增加,但行业龙头牧原股份却出现了销量、收入、价格齐降的局面,凸显了当前市场的严峻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出栏压力仍在持续攀升。据监测数据,10月份重点养殖企业计划出栏量将比9月实际出栏量环比再增5.48%,供应压力有增无减。


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市场情绪普遍悲观


与滚滚而来的供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猪消费正迎来阶段性的惯性回落。随着“双节”备货旺季结束,而冬季腌腊需求尚未启动,市场进入消费淡季。主流屠企新增订单有限,开工率预计下降,下游拿货积极性欠佳。


在“供强需弱”的基本面下,市场情绪已跌至冰点。国家级生猪数据中心的监测显示,绝大部分省份猪价已跌破12元/公斤,看空情绪浓厚。紫金天风期货分析指出,当前行业已进入普遍亏损阶段,养殖端持续抛售,供需过剩程度难以估量,市场对未来预期已“不抱任何希望”,行业正进入比拼成本和现金流的淘汰期。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在未来一个季度内,生猪价格或将继续承压,底部偏弱震荡将是主基调。


远期存希望,产能去化是关键


尽管短期前景不佳,但市场也从中看到了远期转机的曙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小养殖户集中出栏的生猪多为春季补栏的仔猪,随着这部分库存的逐步消化,未来的供应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更重要的是,持续的深度亏损正倒逼行业加速产能去化。部分头部企业已明确表示将降低能繁母猪存栏量。广州期货等机构认为,短期集中出栏虽然加剧了近月压力,但也为远期市场提前释放了供应压力。随着仔猪价格持续下跌,行业产能有望加速出清,远期供需格局大概率将得到改善。


总之,生猪市场正经历一场严峻的“去产能”阵痛。短期内,价格弱势不足以逆转;但长远来看,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企业的主动调整,或将为此后猪价的周期性反弹埋下伏笔。


来源:环球网财经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重点资讯
RECOMMEND


农业农村部出台活体动物运输新规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规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