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农村部:猪价有望止跌回升
2、河南出台15条措施加快畜牧业升级
3、商务部将于10月31日召开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案听证会
4、浙江2025年第43周生猪价格走势
5、10月进口猪肉成交活跃度下降,价格缓跌为主
农业农村部:猪价有望止跌回升
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
从生产端看,二季度以来新生仔猪数量增长,带动四季度生猪出栏量达高峰。前期压栏大猪出清,二次育肥减少,出栏节奏平稳,猪肉供给增幅低于出栏增幅。
从消费端看,气温下降,南方将陆续开展腊肉腌制,提振猪肉消费。
从贸易端看,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猪肉进口量或进一步下降。
总体看,预计生猪及猪肉价格四季度中后期有望止跌回升、窄幅波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10月中旬的猪价或已是全年低位。“最近两天猪价有所反弹,但这种反弹更多是生猪出栏节奏恢复常态的表现,是市场的自我修复。猪价的反弹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平缓出栏节奏。”
随着天气转凉,南方开始进入腌腊季节,猪肉的消费需求会有所提升,对猪价具有一定支撑。不过在生猪供给整体比较充裕的前提下,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来源:农业农村部等综合整理
河南出台15条措施加快畜牧业升级
数智赋能让养殖业更“聪明”,为畜牧品牌“出海”牵线搭桥,支持畜牧大县建设最高奖励300万元……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5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多项奖补夯实稳产保供根基
要让畜牧业稳产保供“有底气”,离不开奖励机制的“驱动力”。《措施》明确提出,支持畜牧大县建设,对肉蛋奶总产量年同比增幅超过10%、增量不低于0.5万吨且全省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每县(市、区)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奖励。对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绿色合理区间且生猪养殖量贡献度全省排名靠前的县(市、区),利用生猪调出大县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给予奖励,支持提升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智能化水平。
强化养殖加工利益联结,对年收购社会牧场生鲜乳1万吨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每年每家给予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奖补。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新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奶牛规模养殖场给予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奖补。
对新建、扩建存栏30万只以上蛋禽场和年出栏200万只以上肉禽场,按照每个不超过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强智能化设施装备推广应用。加大畜禽养殖“小升规”主体培育力度,统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给予扶持,对年饲养量生猪5000头以上、牛1000头以上、羊1000只以上、家禽10万只以上的新增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每个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补。
《措施》提出,支持中小养殖场户设施装备升级,按照每县(市、区)不超过1000万元的标准,每年支持5个县(市、区)完善中小养殖场户饲喂、环控、管理等设施装备。
塑强“豫”字品牌
完善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打出品牌,对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措施》提出,对新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称号的企业(项目、平台等),以支持项目建设方式,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鼓励优质畜禽产品申请“豫农优品”品牌标识授权,对新纳入国家级农业品牌目录和培育范围的畜牧品牌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补。
从养殖场地到世界餐桌,为畜牧品牌“出海”搭建桥梁。《措施》提出,支持畜牧企业积极参与豫农优品天下行、中国农业品牌全球行等系列活动,在主流媒体开展畜牧品牌宣传。
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强有力的支持,《措施》从多方面做足了保障。
《措施》明确,加快涉牧项目实施,各地要及时足额将资金兑付给符合条件的实施主体,严禁挤占、挪用。支持畜禽养殖大县依托产业特色优势,谋划储备一批可申报、可实施的“两新”项目。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青贮贷”“活体贷”“智慧贷”等金融产品。在优化养殖用地方面,《措施》提出,全面落实支持畜牧业生产用地有关政策,保障畜禽养殖和生产道路、生物安全防护等配套设施用地需求,对直接用于畜牧业的生产用地按照规定免缴土地税。
来源:郑州日报
商务部将于10月31日召开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案听证会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发布关于召开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案听证会的进一步通知。听证会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9:00,地点为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商务部1号楼8层会议室。本次听证会的内容为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案初步裁定中的倾销、损害及二者之间因果关系有关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事项不作为本次听证会的听证内容。
来源:第一财经
浙江2025年第43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43周(10月20日-10月26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4.79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4.01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18.39元/公斤。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10月进口猪肉成交活跃度下降
价格缓跌为主
2025年10月份,国内猪肉进口冻品价格整体呈现缓跌的走势。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4日,进口前肘成交均价在17416.67元/吨,较月初下降1.88%;进口颈骨成交均价在9500元/吨,较月初持平;进口肋排成交均价在33287.18元/吨,较月初下降2.21%;进口猪头成交均价在10600元/吨,较月初下降5.50%。
导致月内进口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国产鲜品及冻品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后期来看,国产猪肉价格仍处于偏低水平,11-12月份进口猪肉价格难有好转。
具体来看,10月份国产鲜品猪肉价格快速探底,至10月中旬鲜品二、四号肉价格已跌至17.38元/公斤,较月初分别累计下跌7.33%、7.54%。10月下旬虽有反弹,但幅度有限,价格仍处于偏低水平。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4日,国内鲜品二号肉成交均价为17.71元/公斤,较月初下跌5.56%;鲜品四号肉成交均价为17.75元/公斤,较月初下跌5.54%;冻品二号肉成交均价为17.72元/公斤,较月初下跌5.03%;冻品四号肉成交均价为17.76元/公斤,较月初下跌5.30%。
在此情况下,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断削弱,部分产品甚至产生“倒挂”现象。下游客户拿货谨慎,多随用随采,且部分客户群体降低了采购进口产品的比例,导致进口冻品销售速度滞缓,多数进口猪肉产品价格呈现下降的走势。不过,当下港口库存有限,进口商存一定挺价意向,月内进口冻品价格跌幅不及国产猪肉。
后期来看,供应方面,四季度猪肉及猪副进口量有限,且当下港口库存量较小,进口商销售压力不大,存一定挺价意向。需求方面,11-12月份为猪肉的消费旺季,国产猪肉价格有小幅反弹的可能,但幅度有限,整体仍处于低位水平。这意味着进口产品价格优势较小,下游客户采购进口冻品的意向薄弱,进口商销售压力较大,部分或存降价走量的意向。
综合供需来看,预计2025年11-12月份,进口猪肉仍或维持下降态势,但幅度有限,价格跌幅并不明显。
来源:新华财经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