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农业农村部:盯住3900万头能繁母猪“总开关”
2、国家统计局:2024年生猪出栏70256万头,年末生猪存栏42743万头
3、商务部:2024年12月猪肉实际到港8.76万吨,1月预报到港8.76万吨
4、浙江2025年第3周生猪价格走势
5、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价格将如何变化?
农业农村部:盯住3900万头能繁母猪“总开关”
国新办1月20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在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畜产品也就是肉蛋奶供应充裕,但畜牧业发展困难不少。面对这些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养殖户“渡难关”,占畜牧业大头的生猪养殖生产现在已走出困境,但是肉牛奶牛养殖亏损还只是有所缓解。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养殖场户练内功、提质量。
在生猪生产方面。为促进猪肉市场供需平衡,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由4100万头调减到3900万头,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下一步,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
在肉牛奶牛生产方面。随着产能适应性调整,各项纾困政策落实,肉牛和牛奶价格降幅收窄,加上饲草料成本降低,肉牛奶牛养殖亏损有所缓解,但完全扭转生产经营困难局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推动肉牛奶牛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主产省加强监测预警,继续落实好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稳住产能,增强产业韧性。
“春节假期快到了,进入到了肉品消费旺季,农业农村部将强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冬春冷季还是动物疫病高发期,我部将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防控工作,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稳住防疫工作的‘基本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来源:国新办、大众日报等综合整理
国家统计局:2024年生猪出栏70256万头,年末生猪存栏42743万头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及时部署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5.4%。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70650万吨,比上年增加1109万吨,增长1.6%。其中,夏粮产量14989万吨,增长2.6%;早稻产量2817万吨,下降0.6%;秋粮产量52843万吨,增长1.4%。分品种看,小麦产量14010万吨,增长2.6%;玉米产量29492万吨,增长2.1%;稻谷产量20753万吨,增长0.5%;大豆产量2065万吨,下降0.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5706万吨,下降1.5%;牛肉产量779万吨,增长3.5%;羊肉产量518万吨,下降2.5%;禽肉产量2660万吨,增长3.8%。牛奶产量4079万吨,下降2.8%;禽蛋产量3588万吨,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70256万头,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42743万头,下降1.6%。
二、工业生产增势较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1%,制造业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9、3.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2%;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私营企业增长5.3%。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64%。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5亿元,同比下降4.7%。
三、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7.0%、6.4%、5.6%、5.5%。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9.5%、9.3%、8.8%、8.3%。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5%、9.5%、8.3%。
四、市场销售保持增长,网上零售较为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1166亿元,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729亿元,增长4.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32177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11.1%、9.9%、9.9%。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1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制造业投资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6%。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下降12.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民间投资下降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9.5%、7.1%;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0.3%、11.4%。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33%。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54545亿元,增长7.1%;进口183923亿元,增长2.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4%。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40670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24099亿元,增长10.9%;进口16570亿元,增长1.3%。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核心CPI小幅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3.5%,粮食价格下降0.1%,鲜菜价格上涨5.0%,猪肉价格上涨7.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均下降2.2%;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均下降2.3%,环比均下降0.1%。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0.7%。其中,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增长0.1%;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增长1.2%。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1608元,中间收入组3392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3359元,高收入组98809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与上年持平;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7.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1909万人,女性人口6891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34(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8579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来源:国家统计局
商务部:2024年12月猪肉实际到港8.76万吨,1月预报到港8.76万吨
本期报告以进口商12月16日-31日的报告数据为基数。下期报告期为1月01日-15日
猪肉副产品:本期进口实际装船15681.34吨,本月进口预计装船44549.65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2997.82吨。
本期实际到港56610.14吨,下期预报到港0.00吨,本月实际到港100876.58吨,下月预报到港90304.98吨。
猪肉:本期进口实际装船12347.29吨,本月进口预计装船38739.56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2971.46吨。
本期实际到港47963.60吨,下期预报到港0.00吨,本月实际到港87509.11吨,下月预报到港87639.16吨。
来源:商务部
浙江2025年第3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5年第3周(1月13日-1月19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26.72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8.35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3.73元/公斤。
来源:浙江放心肉商情网
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价格将如何变化?
时光飞逝, 1月份已过半。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生猪市场将迎来供需双增的局面,那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价格将如何变化呢?
据数据监测显示,2023年和2024年元旦过后,生猪及猪肉价格均呈下行趋势,包括五一、国庆、中秋节等假期价格也几乎是涨少跌多,传统节假日利好支撑明显减弱。然2025年元旦过后,生猪及猪肉价格走势打破以往“逢节必跌”的规律,出现短暂持续上涨的现象。生猪价格从月初的15.93元/公斤涨至1月6日的16.23元/公斤,涨幅1.88%,猪肉价格从月初的20.92元/公斤涨至21.43元/公斤,涨幅2.44%。究其原因,一方面12月份规模场超预期完成计划,部分生猪出栏前置,月初规模企业缩量出栏,中小散户存挺价惜售情绪,市场供应压力阶段性减轻;另外,部分市场仍有零星二育入场,且大猪供应偏紧,底部支撑价格。
由于南方腌腊、灌肠活动的结束,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减量明显,且春节前备货尚未开启,猪价持续上涨后,终端市场跟进明显不足,消费支撑乏力。叠加养殖端恢复正常出栏,市场供强需弱,生猪及猪肉价格止涨回调。
据数据监测显示,本周(第三周)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5.66元/公斤,较上周价格下调0.37元/公斤,环比下跌2.31%;全国白条均价20.88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33元/公斤,环比跌幅1.56%,同比上涨17.97%。从当前市场供需情况来看,供应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养殖端月内日均出栏压力较大,集团场出栏节奏加快,多选择降重走量,市场供应充裕。需求方面:春节前终端备货暂未拉开序幕,消费表现不足,需求支撑稍显乏力。短线供应增量大于需求增量,周均价格重心均有下移。
随着春节临近,生猪出栏量将继续增加,尤其规模企业为了规避节后猪价下跌风险,可能会继续降重加快出栏,散户及二育认卖意愿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增加。春节前终端市场将开启集中备货,尤其北方地区,需求增量或较为明显,将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生猪价格或阶段性出现小幅上涨,但由于生猪供应宽松,生猪价格春节前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可能多保持震荡调整。猪肉价格在需求利好支撑下,春节前价格或略有上涨,但受供应影响,涨幅不会太大。
来源:我的钢铁网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浙江省家畜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规定》